返回

第七百八十章 孟达之死(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两人统一了意见,钟毓派人通知刘博文,制定详细的计划,准备把马叔常拉下水。
              马叔常从南中蛮族贩运过来的特产,又避开了五溪蛮经营的地盘,买卖很顺利。
              因为货源充足,且收购价低,相当于独家生意,马家在江东的商业,很快就恢复了以往的繁荣。
              马叔常这次把总部放在宛陵县,远离建业,就是为了安全着想。
              他又运来了几百套藤甲,准备送给丁奉,巩固两人之间的关系。
              谁知道,丁奉忙于训练,根本就没有时间和马叔常等人见面。
              这天,马叔常正在考虑如何合法经营越巂郡库房里的那批武器,刘文博却找上门来。
              刘文博寒暄一阵以后,就直奔主题,要给马叔常介绍一个客户。
              马叔常满嘴的感谢,其实只是嘴上客气。
              因为刘文博介绍客户,可不是与马叔常的交情深,而是商人介绍客户,是要收取中介费的。
              中间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马的作用非常广泛。
              除了用于战争的骑兵、战车,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经逐渐兴起,但在一些盛产马匹的地区,马也用于农业生产,用来拉犁耕地。
              因此,马的交易非常活跃,相马师出现了。
              相马师,作为马贩子与买家之间的中介,他们以专业知识,辨别马匹的好坏,促成交易并赚取佣金,当时中介被称为“驵侩”。
              不少的“驵侩”,在交易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佣金而不择手段,如夸大商品的优点、隐瞒商品的缺陷、操纵价格等行为,导致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
              到了汉代,称从事中介行为的人为“驵侩”的越来越少,大都改称“牙人”或“牙郎”。
              因为牙人主要是出现在马、驴、牛的交易中,而这些动物的价格,除了与外表的形象有关外,主要还要看动物的年龄。
              年龄太大的牛马,是不值钱的。
              而判断这些动物的年龄,主要从牙口来判断,因此,这些中介被称为牙人、牙郎,慢慢也用于其他行业。
              随着市场逐渐建立和扩大,出现了为其提供交易场所并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获取佣金的商号,通称为“平行”。
              在汉代,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
              商人被视为“轻薄”之人,处于社会底层,虽然锦衣玉食,但饱受受到其他阶层的鄙视和排挤。
        &nb
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